查看原文
其他

婚姻不幸,是给原生家庭最好的“礼物”?

曾奇峰心理主笔团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2021-12-20




前几天晚上正刷手机,好友发过来一张文字图片,上面醒目的一行字“开朗又温顺的乖孩子是精神上的自杀者”。我俩几乎同时在对话框里打出:这话太狠了。
其实残忍的是,人并不自觉的精神内部真相。“相爱相杀”“他杀自杀”在家庭中察觉不到的深处惊心动魄地上演,可能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。而正是因为它们基本不会真实发生,才更令人们感到难以置信。只是,这些危险动力在爱和理智的规劝下,更常见以生活琐事上的冲突展现出来。
抱怨、争吵、冷战;人们把婚姻变得不幸,仿佛是带着与养育者的爱恨情仇,回馈给原生家庭的最好“礼物”。
一位30多岁的女性来访者,她来寻求咨询的原因有两个:一是,总是忍不住想象拿家里的硬质摆件朝一岁多的女儿砸过去;或者担心路过某个建筑时,她抱着的女儿被高空抛物所伤。二是,日渐无法与脾气暴怒的老公相处,婚姻已走向解体的边缘。
最令她惶惑的是第一个问题。她觉得自己很爱女儿,更没有做出实质性伤害的举动,但理解不了加诸在女儿身上的暴力幻想,自责和恐惧让她日夜不宁。
精神分析的工作,就是要把说得出来的不解冲突,带向意识的深处。我说:“或许,也正因为你很爱女儿,才让你用这种特殊的想象方式,把伤害从你们母女之间,排除出去。”她瞪大眼睛看着我,几秒后,肩膀松下来,开始抽泣。


她迅速想到一次早年的经历。小时候家里住平房,一天她和两个小伙伴在院门口跳绳,正玩得高兴,在院里干活的父母吵起来。母亲抄起一块废砖大喊“躲远点”,还不及她反应,后背就迎来重重一击,砖头落地碎裂,小伙伴吓傻了。
父母奔过来时,她只记得听到母亲一声“活该”,后面就都没有印象了。一个孩子是不可能也不需要对妈妈有戒备的;但那次后,无条件信任这回事,在她心里和那块砖一起碎掉了。甚至,她要不断说服自己,那个可怕的念头不会是真的,因为太震撼了。
如果孩子觉得妈妈要杀死自己,这个小孩会很愤怒,很恨——恨自己不是被妈妈爱和期待着的小孩;可能会以抑郁、意外受伤等方式“自杀”。
当这个孩子成年后步入婚姻并伴随着孕育,这个创伤可能会被激活。如我的来访者,她让伤害在想象层面发生,如此便防止了真正在现实中发生。
而她的母亲,何以如此“狠毒”?原因很无稽俗套,因为没有生出男孩,遭到婆家的恶语相向。婆婆重男轻女,儿媳被物化为生育工具,母亲的地位可想而知。有多卑微就有多仇恨,在那样传统的文化背景下,女性被卷入施暴者的行列,基本上没什么悬念——和婆婆一起“杀死”自己的各种女性身份和价值,再将精神的死亡传递给女儿。这就是不幸的路径。
还远不至此。父母关系也极度糟糕,一声大吼开始,紧跟着密集的相互谩骂,是夫妻两人沟通的常态。
在来访者受伤的那年秋天,由于特殊原因,她被送往姨妈家寄养并且在那里上学。姨妈待她一般,偶尔冷言冷语。寄人篱下活得小心翼翼,很多需求被无视。唯一安慰的,是和姨妈家的表妹关系不错。


真正让她感到脱离苦海的是遇到了现在的老公。他是一枚温和的理工男,父母虽不富裕,但成长环境却是无忧无虑的;从恋爱到结婚三年中,两人谈不上有多浪漫,日子倒也风平浪静。
一切的骤变,从她怀孕开始。像被施了魔咒般,她开始讨厌肚子里的孩子。敏感、挑剔,对周遭一切不满,老公在她的大吼大叫下噤若寒蝉。在孩子出生的一年时间里,家庭变成了她纵情演绎童年不幸的舞台,过往的伤痛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悉数登场。
熬过了孕吐,她才有力气物色月子中心,阴差阳错没有预定成功,此过程老公并不知情。在一个直男心中,从医院出来回家坐月子,再由一方老人过来帮忙就可以。婆婆过来伺候月子的那段时间,婆媳关系的尴尬可以想见。刚满一月,婆婆以公公在家无人照顾为由,匆匆撤回老家。
老公工作忙,万不得已之下,她向娘家搬救兵,还好父母同意一起过来。用她的话说,父母是来帮忙的,更是搬到她家里来吵架的。新手妈妈的各种疲惫和委屈,再加上父母的关系,再次让她爆发了。
童俊教授说:一个恨母亲的女儿,最后就成了这个母亲。
她指责老公没有主动安排好月子中心,以至于她月子期间从心理到身体的各种不爽。老公一脸懵,当初你也没有说呀,我们的条件不是负担不起。这反而让她更加生气:什么都要我说,那你的责任在哪里?月子中心这笔旧账被她无数次翻出,并且泛化为诸多生活琐事的核心逻辑:我不说,你就应该提前去做;你作为家庭的参与者并不能令我满意,作为男人,你必须是发起者,我才感到安全。


这是她早年的创伤再现。来到这世上就很抱歉,无论原生家庭还是在姨妈家,无依无靠,需求被无视,提要求是件羞耻的事情。所以在目前的婚姻里就变成,凡事宁可把自己憋出内伤,自己去解决,也绝不“麻烦”老公;为的就是要重复体验过去的绝望,再对对方加以指责。
再往前推一点看,这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自恋受挫。对于不会说话的婴儿来说,TA不用哭或者稍微一哭,妈妈就精准感知到婴儿的需求并即刻满足,那该是多美妙的事情。就像在七夕情人节,无需开口,爱人突然送来一件礼物,分毫不差击中你的喜欢,感觉人生瞬间就到达了巅峰。
可是,幻想并不能拿来过日子。
老公逐渐招架不住她的“疯狂”,一向好脾气的他也会忍不住朝她大吼“你到底要我怎么办”?而她不变的回答足以让对方气绝身亡“怎么办你自己去想”。
显然,早年在原生家庭中获得过健康自恋的老公,这个“好客体”也经受不住如此的锤炼,眼看开始瓦解。由此可见,亲密关系的质量,是互动出来的。
这就是她前来求助的第二个问题。在她不自知的情况下,亲手把老公变成了无法忍受的暴怒者。婚姻走不下去了,这使她在制造了强迫性重复的体验过后,感受到更深的绝望。
表妹来家里,看不下去劝了几句,她竟然对表妹吼起来。临走时,表妹冷静地告诉她:“我不和你吵,但你要想想,以后怎么好好说话。”
咨询中,她茫然地看着我说:“在我父母那里,我没见过好好说话是什么样子。”
是啊,找到一个能够好好说话的老公,她却出现了原生家庭中的“戒断反应 ”。强大的情感和情绪中心神经,战胜了认知,令她硬生生复刻出了过往最熟悉的关系模式。


到这里,我们对这位女性的境遇与原生家庭的联系,有了大致的理解。她的遭遇让人沉痛,但和她一起理解这些沉痛,对改变命运是至关重要的。因为理解而领悟,改变才有了前提;有些改变迟迟不能发生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理解和领悟不够。
当一位女性成为妈妈,身份上的衔接和转换,难免会再次激活她的精神内部活动,其中包括早年的发展创伤、和抚养者的关系,对应到当下的亲密关系以及和孩子的关系;这对她是全新又具挑战的考验,也是刷新和改写旧经验的好时机。
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止另一个人去探索、理解自己;在成年人的世界里,也没有一个人可以被动等到另一个人来拯救自己,而自己什么都不做。
如果一定要问怎么做,还以这位来访者为例,在理解了自身的模式是如何在婚姻当中运转以后,直接对老公说:“我想考虑去月子中心,虽然这对我来说难以启齿,但我还是希望你能帮我。”我想绝大多数的老公都不会说:“确实,你应该为你提出这个需求感到羞耻。”
无论结果如何,当这位女性以真实的自我在关系中呈现,双方就有机会从感受到现实去讨论解决方案。这个过程本身,就经历了在原生家庭中不同的体验,即:我可以提需求,可以被看见、重视,甚至被满足。
这就是所谓的“增加新的客体经验”,直到形成一定数量,建立起新的更适应性的神经连接反应,继续保护和发展自我。你会发现,人间还是值得的。
*本文案例的内容,均进行过细节化的处理

作者:徐亚辉,二级心理咨询师,UM心理主笔;做人性的观察员与理解者。





纵使原生家庭的影响深远,当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,也是摆脱影响的开始

对过去的探究,更会让你更珍惜自己和身边的爱人


七夕,UM心理服务

带你探索爱和疗愈的发生


长按海报识别二维码


“童年报复性补偿”——我不需要,但我偏要

2021-08-13

如何修炼成为“高质量人类”?

2021-08-12

如何原谅自己?

2021-08-11

性教育:不仅仅是教你安全

2021-08-09

允许自己「做不到」,为什么这么难?

2021-08-08



⬇⬇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预约UM心理服务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